![]()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一頁 | |||||||||||||||||||
![]() |
何謂可持續發展 近年在傳播媒介中經常出現這個詞彙,于電視、收音機、互聯網中偶爾會聽到各方人士對「可持續發展」概念作出譂述。而本校亦設有一個生命及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究竟可持續發展和本校「綠色中學」有甚麼關係?同學對它的理解又有幾多呢
? 可持續發展包括三個範疇,排名不分先後它們分別是環境 (Environmental)、經濟 (Economic) 以及社會 (Social)。我強調排名不分先後,是因為這三個要點都同樣重要,要做到可持續發展,它們缺一不可,並且要保持平衡。
在環境要素方面,意思是盡可能減低對生態環境的損害。在發展人類社會及經濟的同時,近乎無可避免地對環境作出損害。人們要支取自然界的資源,當中包括土地、能源等等,過程中為地球帶來不同程度的負荷和破壞。 在社會要素方面,意思是滿足人類的生活需要。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各有不同,人們對生活的「滿足」也略有不同。在相對的經濟環境下,大眾要能享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成果,同時亦要確保環境質素,維繫一個適合人民健康生活的居住環境。 環境、經濟及社會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核心,他們同樣重要並缺一不可。經濟發展的同時亦要承擔社會責任,若普羅大眾分享不同經濟帶來的福果,社會便難以保持平穩,若因為發展經濟而漠視環保,排放的污染物會破壞自然及影響人類健康,過份虛耗地球資源下必會自食惡果。 若只偏重社會福利,政策上給與財團及發展商太多制爪,則會妨礙地區經濟的發展,此消彼長下便難以與其他地區競爭。如果過份開闢居住環境,任意侵佔自然生境,則會對環境帶來災難性影響,失去大自然的調節,健康和生活質素會隨之而下降。 但若果一味環保,無視人類本身的需要,則很容易會矯枉過正,勢必遭到各方的阻攔。一切回歸到起點,人們回到原始的生活模式,那樣對環境的影響是最少的,但難道要人們回到男耕女織的古時生活?在對環境負責任的同時,亦要兼顧人類發展的需要。 一個經濟低迷、動蕩不安或環境嚴重污染的社會,都會走上滅亡的道路。唯有在經濟,民生,環境皆保持平衡發展的社會才能持續發達,成為一個永續的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因此而產生,要平衡各方面的發展困難,如何求同存異會是今後人類面對的重要課題。 浸信會永隆中學 |
||||||||||||||||||
![]() |
© Baptist Wing Lung Secondary School.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