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網頁

 

干寶

 

謝靈運

 

 

劉義慶

 

 

陶淵明

 

白居易

孟浩然

 

白居易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隱

 

 

杜牧

 

 

韓愈

 

 

柳宗元

 

 

岑參

 

 

駱賓王

 

 

王勃

 

 

楊炯

 

 

陳子昂

 

 

劉禹錫

 

 

王維

 

 

高適

 

 

王之渙

 

 

歐陽修

 

 

蘇洵

 

 

蘇軾

 

 

蘇轍

 

 

王安石

 

 

施耐庵

 

 

吳承恩

 

 

辛棄疾

 

 

李清照

 

 

岳飛

 

 

陸游

 

 

蒲松齡

 

 

吳敬梓

 

 

魯迅

 

 

班昭

 

 

王昌齡

 

 

蘭陵笑笑生

 

 

馮夢龍

 

 

湯顯祖

 

 

冰心

 

 

錢鍾書

 

 

曹雪芹

 

 

紀曉嵐

 

 

徐志摩

 

 

老舍

 

 

巴金

 

 

戴望舒

 

 

郁達夫

 

 

鄭燮

 

 

梁啟超

 

 

蔡文姬

 

干寶(?-336年),字令升,新蔡(今屬河南)人。東晉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志怪小說的創始人。

 

 

 謝靈運(385年433年),浙江會稽人,東晉將領謝玄之孫 ,陳郡謝氏士族,著名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主要成就在於山水詩。由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謝靈運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謝公,又因同族後輩另一位著名詩人「小謝」謝朓而被稱為大謝。

劉義慶(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劉宋宗室,武帝劉裕,襲臨川王。任官各地清正有績,後因疾病京師,卒年四十一。曾集士人作《世說新語》、《幽明錄》等書。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名潛,或名淵明。一說世名淵明,字元亮,入劉宋後改名潛。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自號五柳先生[1],私諡靖節先生(陶徵士誄)。潯陽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晉代文學家。以清新自然的著稱於世。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白居易(772年-846年),樂天,晚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曾以詩仙、詩魔自比,另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於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孟浩然(689年691年740年浩,浩然,號鹿門處士,以字行唐代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又稱「孟襄陽」,盛唐著名詩人。孟浩然的詩與王維齊名,並稱「王孟」。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與杜甫合稱大李杜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子美,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老、杜陵布衣,唐朝現實主義詩人。生於中國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祖籍湖北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因其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又因為他搭草堂居住在長安城外的少陵,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李商隱(813年1-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詩人。原籍河內懷州(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16,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佔廿二首,數量位列第四。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詩人和古文家。擅長長篇五言古詩和七律。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別名紫微省),人稱杜紫微。

韓愈(768年-824年,唐代宗大曆三年至穆宗長慶四年,年五十七),字退之,出生於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祖籍郡望昌黎郡(今河北省昌黎縣[1]),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卒文,世稱韓文公。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郡(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

岑參(715年-770年),南陽人,唐朝詩人,宰相岑文本曾孫,邊塞詩代表人物,與高適並稱高岑。少孤貧,刻苦學習,遍讀經史,開元十七年(729年),舉家遷移登封(今河南登封),18歲又移居潁陽(今登封縣潁陽鎮),20歲至長安,獻書求仕不成,奔走於洛陽和長安這兩京之間。

駱賓王(640年-684年),字觀光,義烏(今中國浙江義烏)人。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據說《詠鵝詩》就是此時所做。 唐朝初期的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今中國山西河津)人。初唐時代的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

 

楊炯(公元650年692年),華陰縣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初唐四傑之一。唐高宗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後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後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死於任所。因此後人稱他為「楊盈川」。

陳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唐朝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1]。唐代詩人,是唐詩革新的先驅者。父陳元敬早年以明經擢弟,後隱居射洪東山[2]。陳子昂出生於富有的家庭,早年喜游獵,不好學,慷慨任俠,「年十八未知書」[3]

劉禹錫(772年-842年),蘇州嘉興(今屬浙江省)人,夢得,祖先來自北方,自言出於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唐朝著名詩人,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曾任太子賓客,故稱劉賓客,晚年曾加檢校禮部尚書秘書監等虛銜,故又稱秘書劉尚書。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祖籍山西祁縣,其父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市),遂為河東人,母親出自博陵崔氏,宰相王縉之兄。詩人、畫家。外號「詩佛」,今存詩400餘首。
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菩薩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1]

 

高適(706年-765年),字達夫,滄州渤海人(今河北景縣[1]唐朝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

 

王之渙(688年-742年)[1],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2],是盛時期著名的詩人,以《登鸛雀樓》膾炙人口而稱著。

 

歐陽修[1](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2]、六一居士,文忠,北宋吉州廬陵(今屬江西省永豐縣)人,北宋儒學家、作家官員,曾繼包拯接任開封府尹,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1]北宋文學家,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蘇軾蘇轍的父親,父子三人被稱為「三蘇」,均名列「唐宋八大家」,有《嘉佑集》傳世。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子瞻,一字和仲,東坡居士[1]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國北宋文豪。其,詞,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2],又與陸遊並稱蘇陸[3];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4]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蘇轍(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年自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宋孝宗淳熙年間,追諡文定。蘇洵之子、蘇軾之弟,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蘇家父子三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人稱「三蘇」,蘇轍則是「小蘇」。作品有《欒城集》傳世,包括《後集》、《三集》,共84卷。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介甫,半山,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北宋宰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其亦擅長詩詞,流傳最著名的莫過於〈泊船瓜洲〉裡:「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施耐庵(1296年-1372年),本名彥端[1],祖籍是泰州海陵縣或蘇州吳縣閶門(今江蘇蘇州),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般被認為是小說家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關於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眾說紛紜,甚至對有無此人都有爭議[2]。《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其門人[3]

 

吳承恩(1504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一般公認吳承恩是中國的《西遊記》的最後定稿作者。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幼安,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忠敏。中國南宋豪放派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人氏,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1]。《聲聲慢》開首七聯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今河南相州湯陰(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中國南宋名將,中華民族英雄。岳飛一生與來自於北疆境外的侵略者女真人建立的金國作戰,為宋王朝抵禦異族侵略,但是最後由於受到宋高宗的猜忌而被監禁,最終被賜死。宋孝宗淳熙六年(1169年),岳飛被追諡武穆,宋寧宗嘉定四年(1211年),岳飛被追封鄂王,故後人也尊稱岳飛為「岳武穆」或「岳王」。

 

陸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後人每以陸游為南宋詩人之冠。陸遊是現留詩作最多的詩人。

 

蒲松齡(1640年-1715年,崇禎十三年-康熙五十四年),留仙,一字劍臣,別柳泉居士。中國山東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區漢人。世稱「聊齋先生」,馬瑞芳稱他是「世界短篇小說之王」[1]

 

吳敬梓 (1701年1754年)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安徽全椒人,清代現實主義作家。又因自故鄉安徽全椒移居江蘇南京,所以自稱「秦淮寓客」。

 

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豫才。原名樟壽,字豫山、豫亭。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浙江紹興人,20世紀中國重要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評價為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班昭(約45年?-約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東漢文學家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班昭是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之妻。曹世叔早逝,漢和帝知她文章了得,召她入宮工作,人稱曹大家[1]。兄長班固編纂《漢書》未竟而卒,班昭承其遺志,獨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漢書》遂成。另外班昭還著有《女誡》。

 

王昌齡(698年-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詩人。 王昌齡在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登進士第,補校書郎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中博學宏詞科。後來外調做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尉,遷江寧丞。他的詩和高適王之渙齊名,因其善寫場面雄闊的邊塞詩,而有「詩家天子」(或作「詩家夫子」)、 「七絕聖手」、「開天聖手」的美譽[1]。 他後來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世人又稱他王龍標。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十月十六日,安祿山起兵反唐,他避亂回到家鄉,後被刺史閭丘曉所殺,時年58歲。

 

蘭陵笑笑生,明代文學家,「四大奇書」之一——章回小說金瓶梅》作者的筆名,蘭陵即今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且書中大量運用山東口語,作者有可能是山東人,或通曉山東環境。蘭陵笑笑生真實作者之考証,至今猶為一大難題,被喻為中國文學古代作家考證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馮夢龍(1574年-1646年),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字猶龍,又字公魚、子猶、耳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顧曲散人、綠天館主人等。[1][2][3][4] 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同其兄畫家馮夢桂、其弟詩人馮夢熊並稱「吳下三馮」。[1][2][3][4] 他的作品比較強調感情和行為,最有名的作品為《古今小說》(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三言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兩拍」,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國明代末期戲曲劇作家、文學家。義仍,海若、清遠道人,晚年號若士、繭翁,江西臨川人。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中國作家福建省長樂人,原名謝婉瑩,晚年被尊稱為「文壇祖母」。

父親謝葆璋清朝末年曾經參加過甲午戰爭,其後在煙台創辦海軍學校,並出任校長,是一位愛國的海軍軍官。在煙台長大的小冰心,在海浪、艦甲、軍營中度過了穿男裝、騎馬、射擊的少女生活。

 

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中國作家文學研究家。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1]曉暢多種外文,包括德語,亦懂拉丁文義大利文希臘文西班牙文等。[2]台灣著名作家詩人兼講座教授余光中分析當代中文時,常稱道錢西學列於中國人之第一流,兩岸三地之作家如陶傑、宋淇,行文之時,亦多交許讚之。錢氏於中文一面,文言文、白話文皆精,可謂集古今中外學問之智慧熔爐。

 

曹雪芹(1724年-1763年)[註 1]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內務府包衣正白旗旗鼓佐領人(祖籍爭議[註 2]),三國時代軍事家曹操的後代[1]清朝小說家詩人畫家,一般認為他是中國長篇名著《紅樓夢》的作者

 

紀昀(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嘉慶十年二月十四日,即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曉嵐,又字春帆,晚石雲,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諡號文達,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為紀曉嵐。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治人物,直隸獻縣(今中國河北獻縣)人。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槱森,後改字志摩,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表兄[2]。徐志摩出生於富裕家庭,並曾留學英國。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胡適語),這為他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亦斷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筆名老舍(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滿洲正紅旗人,本姓舒穆祿[1][2](一說舒舒覺羅[3],皆存疑[4]),生於北京,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妻子蕭珊

 

戴望舒(1905年3月5日-1950年2月28日),浙江杭州人,中國近代詩人、翻譯家。筆名有戴夢鷗、江恩、艾昂甫等。抗日戰爭爆發後,戴望舒轉至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並且創辦了《耕耘》雜誌。1938年春主編《星島日報·星島》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1941年底被捕入獄。1949年6月,參加在北平召開的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後擔任新聞出版總署國際新聞局法文科科長,從事編譯工作。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歲。

 

郁文(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字達夫,浙江富陽人,中國近代小說家、散文家、人。日本投降後不久的某個晚上,郁達夫突然神秘失蹤,其失蹤原因至今仍然是一個謎,懷疑他被日本憲兵殺人滅口或被當地抗日民眾作為漢奸秘密懲辦的都有。但由於鈴木拒絕公布據說私下承認參與此事之日本憲兵的具體個人資料,所以學術界還並不能把這種說法當成定論。郁達夫享年五十歲。

 

鄭燮(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興化大垛人,祖籍蘇州清朝官員、學者、書法家。鄭燮為官清廉,後來因老病罷官客居揚州,身無長物,只有寥寥幾捲圖書,便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被世人稱為「三絕」。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卓如、任甫,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省新會縣人,人稱梁新會。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曾與老師康有為合作進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1929年1月19日,梁啟超於北京協和醫院去世,終年55歲。北京、上海等地分別為梁舉行追悼會,場面隆重。

 

蔡文姬(公元177年?-公元239年?),名琰,文姬,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為蔡邕的女兒,博學有才,通音律,據稱能用聽力迅速判斷古琴的第幾根琴絃斷掉。是建安時期著名的女詩人。初嫁於名門之子衛仲道,後來丈夫過世,蔡琰未育子女,結果歸寧娘家。不久董卓亂京,蔡琰為董卓部將所擄,並於東漢興平二年(195年)流落至匈奴,嫁南匈奴左賢王,於匈奴誕下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