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校園政策
摘要
本文件旨在藉建立學校成為「綠色校園」,成為全人教育的場所。學校期望不同持份者從校園生活的經歷中,(1)物盡其用,愛惜地球資源; (2)愛惜學校的自然環境;(3)建立美好綠化學校;(4)達至可持續發展的大原則,能掌握改善環境所需的技巧和建立應有的價值觀,從而成為一個負責任的環保公民。學校會從四個範疇推動「綠色校園」的工作,包括:環保管理的實踐、建設環保設施、課程融入環境教育的元素、環保活動的推行。
詳情
1. 環保管理的實踐
本校以基督精神辦學,各持份者一同肩負「地球好管家」的責任。學校採納全校齊參與的模式,全力從各個層面,包括科、組、班級,推行環境管理及教育,使各持份者能學習及實踐成為「地球好管家」。
-
訂立教師及學生環保約章,以規範持份者的應有態度與責任
-
設立由校長督導的專責委員會(環境管理及健康教育委員會),制定綠色校園政策及其管理系統
-
設立專責行政組別(環境教育組),執行綠色校園管理系統,並定時監察、回饋及調適
-
訂立各項環保指引(如空氣清新指引、環保採購指引等),協調各學科、行政組別及班別遵行綠色校園管理系統
-
透過班主任及助理班主任,在日常課堂運作中指導學生實踐環保校園生活
-
設立環保領袖生組織,培訓骨幹學生推行環保工作
-
與家長教師會緊密聯繫,在推行環保工作上建立良好的伙伴關係
-
積極與校外機構聯繫,更新綠色校園管理系統,以提升效能
2. 建設環保設施
透過設立多項環保設施,使學校的日常運作更能節省資源、減少浪費。這些設施同時是良好的教育示範工具,讓持份者學習相關環保知識,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3. 課程融入環境教育的元素
學校將本地及國際環保議題帶入學校的正規及非正規課程中,透過不同的科組協作,為學科及環境教育帶來更佳的學習效能,亦使學生掌握改善環境所需的技巧和建立應有的價值觀。
-
在初中級與學科(如生物科、綜合科學科及地理科)合作,就各科現有的教學內容設計並施教增潤課程,使學生對該環保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
-
統籌多項校內講座,邀請不同環保組織來校分享本地或全球的最新環保發展
-
統籌多項全方位學習活動,帶領學生進行戶外考察,加深學生對本地環保狀況的理解
4. 環保活動的推行
參與環保活動能讓學生體驗及實踐環保生活,亦能使學生掌握改善環境所需的知識和技巧。同時學生的校園學習經歷能與社會聯繫,學以致用,甚至回饋社會,以提升其對環境保護的持續關注。
-
恆常舉行全校環保活動,鼓勵學生實踐環保行為,亦留意社會環保議題的最新發展
-
定期舉行以環保為題的早會,由環保領袖生負責預備主講,向全校師生介紹環保議題新資訊或宣傳環保活動
-
設立課外活動學會小組(綠悠悠天地、園藝小組、觀鳥及賞蝶學會),培養學生對環保活動的興趣,從中亦能持續學習特定的環保知識與技巧
-
與學界、環保組織及社區緊密聯繫,合辦或提供環保活動,將環保訊息推廣至社會。同時培訓裝備環保領袖生的環保知識及技巧,使其學以致用,回饙社會
-
定期為教師安排環保培訓活動,以鞏固教師作為「地球好管家」榜樣的概念,並更新環保知識以提升教學及管理效能
-
與家長教師會緊密聯繫,共同參與環保活動,使校園環保文化能藉家長帶至家庭實踐
結語
在現代社會講求快速、舒適、方便的生活習慣下,建立一所綠色學校,需要各個持份者同心協力,持續投入關注和付出才能達成。本著辦學宗教信仰—「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1:28)。我們希望透過教育讓年青人認識自己擔負「地球好管家」的職分,學習人和大自然、人和人相處的合宜態度與技巧,為社會可持續發展作貢獻。